孩子只想穿裙子/褲子時,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家長可以先這樣做

1.接納自身複雜的心情

其實,很有趣的是,如果女孩告訴爸媽我只想穿裙子或是男孩告訴爸媽我只想穿褲子,家長不會心生不安,只會覺得理所當然。會有不安產生,那是因為不合乎期待,違反規則了,就像我女兒一樣,明明就是女生,但老愛穿褲子,想要很帥氣,甚至想要像男生。
如果你的小孩跟我女兒類似,你心裡大概會常有這些內言:「怎麼可能?這一定不是真的!」、「他一定是隨便說說的」、「年紀這麼小,長大就會變回來的」、「繼續這樣下去,該怎麼辦呢?不男不女的」、「我是不是要教認識他正確的觀念(指符合生理徵特的性別)、「我一直順著他不就增強他的行為嗎?這不就會讓他更偏離正常軌道嗎?」、「我絕不能眼睜睜的看這他走偏了,我要負責任地把他教好」、「可是,小孩能有自己的想法,會不會也是件好事?」…等等。總之,就是一連串不安又矛盾的交戰。
所以爸爸媽媽,我們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安頓自己的心情。這意思是說,接納我們會焦慮、會不安、會忐忑、會自責,承認我們不願意相信、想要導正,但又想放手,又有點欣慰的矛盾狀態。沒錯,就是這麼複雜的心情。在當家長之前,我們都是人,當父母也許才三五載,會有這些心情,人之常情,也很合理。

2.釐清複雜心情背後的想法

人的心情一旦安頓,才會有空間來好好思索,我們不安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爸爸媽媽可以試著這樣問自己
我的「不安/擔心/焦慮」是什麼?(引號內的情緒感受可替換)
為什麼我會擔心?
這些不安表示我很在乎的是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當咪咪一直說要穿褲子不穿裙子時,我的不安是咪咪不像一般的女生,
為什麼我會不安、擔心?那是因為不合規範的女生,像男生的女生,容易會被別人嘲笑或是會比較辛苦。
我的不安表示我很在乎咪咪是否可以平安順遂。
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忙自己釐清情緒裡的想法是什麼,想法釐清了,就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些想法的合理性。

3.檢視想法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歧視/性別二元

我個人認為,這個步驟,甚為重要。
以我自己為例,擔心來自於咪咪的行為與社會所認定女生的樣子不同,那,我會進一步問的是:這些規範是不是刻板印象?同樣的要求若放在我身上,我願意接受嗎?這麼做,我是在教育孩子什麼?
這些規範當然是性別刻板印象,我們社會認為女生穿裙子才有女生的樣子=漂亮可人、溫柔可愛、端莊,只願意穿褲子的女孩被認為太過陽剛,沒有女人味。可是,這些規範是社會認為的、文化建構的,而我,是要教育孩子更符合社會規範,還是讓孩子朝自己自覺的模樣發展呢?
對我而言,可以支持Momo(小兒子)喜歡舞刀弄劍,但卻無法支持咪咪喜歡穿褲子、打扮帥氣是很弔詭,也很不合理的事情。如果我要求咪咪必須穿裙子,我相信咪咪一定會覺得很受挫,很憤怒,這就像在告訴他,他喜歡的東西有問題,因為那是男生喜歡的,這真的令人難以接受。我認為,我若能自在地享受我的喜歡,那麼,我的孩子應該也可以擁有這樣的權利。
當然,這些提問與思考並不容易,對很多爸爸媽媽來說這些可能都是嶄新的想法。我覺得可以透過閱讀相關的書籍來幫助自己。我的經驗告訴我,若能透過覺察打開一些些看待性別的不同視野,爸爸媽媽的心情會篤定很多喔!!

4.是孩子的選擇,而不是你的錯!!

孩子對於性別的認同或偏好,是孩子的選擇,不是爸媽教不好,也不是爸媽的問題。所以,各位家長們,無須太過自責。我們要做的不是因為自責,而更用力的矯正孩子;我們要清楚知道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可以做的是接納與尊重孩子的選擇,陪著他們探索與喜歡自己。
引導孩子可以這樣做
當大人安頓好心情,整理好思緒,才能好好的引導與陪伴孩子。如何引導孩子說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可以試著這樣做

1.讓孩子說說想法,詞彙很少,也可以鼓勵表達

學齡前的孩子,有想法,但是語彙不多,所以不太能清楚表達。但即便如此,爸爸媽媽還是可以在各種時機,引導孩子說說想法。我通常會在咪咪要換裝時(如:準備出門或出遊時、出席婚喪喜慶場合時)、選購衣服時,花點時間跟咪咪討論喜歡的穿著打扮。選擇這些時間點,是因為孩子的認知發展在具體事物思考階段,所以具體的或正在進行式的事務,孩子能眼見為憑,比較能進入我們想要他思考的議題裡。
我引導咪咪的順序是這樣
「你想穿/選什麼?」
「為什麼想穿/選…?」或是「這麼穿會覺得怎麼樣?」、「穿起來覺得自己像什麼?」
「所以,你想穿…,是因為……」或是「這樣穿讓你覺得自己是…」(歸納第二句的答
案)
一開始,孩子可能回答的很簡單或說不出所以然來,爸爸媽媽可以提供一些孩子能理解的形容詞或是認識的卡通人物讓他選擇,譬如說:穿起來覺得漂亮、帥氣、開心?像蜘蛛人有力量、像Elsa漂亮…等等。孩子多練習幾次,表達會越來越清楚,那我們就會比較知道他喜歡自己是什麼樣子的。

2.陪孩子整理出他喜歡自己的樣子

當孩子漸漸可以說出自己只想穿褲子或裙子的原因時,爸爸媽媽可以練習歸納統整出孩子偏好的樣貌是什麼。以我自己為例,與咪咪對話中,他多次提到穿褲子是帥氣、方便活動的,衣褲上的圖案則是帥氣象徵,那我就可以歸納出咪咪喜歡自己是帥氣,身體是活動靈巧的。
接下來,我會在每次跟咪咪對話結束時將這個整理回饋給她,並問問女兒是否同意。這部分不僅只是幫助大人知道而已,孩子也可以因為這個回饋更加認識自己,確認自己喜歡的樣子。

3.放手並欣賞孩子自己的選擇

如果爸爸媽媽前面的引導做的好,孩子其實會清楚知道自己的偏好,所以,爸爸媽媽接下來可以試試讓孩子作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裝扮,家長在旁可以適時的鼓勵讚許,需要留意的就僅是衣服與天氣的適配性。喔對,美感也是可以關心的,不過,我沒有什麼美感,所以通常我都讓咪咪自己搭配,他穿得開心就好。

爸爸媽媽可能會認為說的容易,實際上要做起來哪有那麼簡單。我百分之百同意,光是要跨過自己這一關就需要花費不少時間,而且即使放手,心裡仍時不時會有隱隱的擔憂。所以,願意走在這路途上的我們,真的值得替自己驕傲!!
--咪咪媽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性別平等教育繪本推薦

終於如願以償

寫在前頭